当刘表与一众武陵蛮首领歃血为盟之时,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安排好缉拿贪官污吏之事后,也正好返回见证到这一歃血为盟之事。
待歃血为盟的仪式结束之后,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闻听主帅刘表,欲将一众武陵蛮叛军首领及士卒尽皆放还之时,自是神色大变。
按照以往处理武陵蛮叛乱的方法,都是将敢于叛乱的部族首领尽皆斩杀,再将一众武陵蛮叛乱的士卒尽皆贬为官奴。
这样一来,可以震慑敢于叛乱的武陵蛮部族,二来,也能大幅削弱武陵蛮部族的实力,让他们二三十年内,都不敢再行叛乱。
毕竟历史有载的第一次武陵蛮叛乱,便是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建武二十三年(公元47年),后经伏波将军马援历时两年方才平定。
随后在汉章帝建初元年(76年),汉顺帝永和二年(137年),汉桓帝元嘉元年(151年)以及永寿三年(157年),武陵蛮都曾发起过叛乱。
而历次武陵蛮叛乱,朝廷基本上都要花费两三年的时光,才能将其平息,而大肆杀伐削弱武陵蛮实力,才是保证武陵蛮至少安稳二三十年的秘诀。
至于汉桓帝元嘉元年,以及仅隔六年之后的永寿三年,武陵蛮为何又能发起叛乱。
便是因为前一次的叛乱,朝廷采用了怀柔的手段进行安抚,并未斩杀一众叛乱的武陵蛮。
结果六年之后,因为赋税的问题,实力未被削弱的武陵蛮便再次发起叛乱,又让朝廷征调大军,历时三年方才得以平息。
现今主帅刘表竟然打算再次采用怀柔的手段,放还一众武陵蛮部族首领及士卒,那么不久的将来,武陵蛮是否还会再发起叛乱呢?
是故神色大变的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,自是朝着主帅刘表躬身拜道。
“大帅,不可呀!”
“武陵蛮知小礼而无大义,畏威而不怀德,强必寇盗,弱而卑伏。”
“此番若是将他们放还,他日必定再度为祸,还请大帅以史为鉴呀。”
王叡、曹寅之言,让一众武陵蛮叛军首领神色大变的同时,也让他们脸红不已,毕竟他们的先辈可确实是有降而复叛的先例的。
而刘表闻言,却是轻轻摆手道。
“武陵蛮部族所居本就是穷山恶水之地,他们也向来信奉强者为尊之道,再加上武陵蛮地界又无名师大儒教化,是故才会出现尔等所言降而复叛之事。”
“此外大肆杀伐,乃是针对外族的杀伐之道,武陵蛮部族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是楚国子民。”
“现今他们又身处我大汉内地州郡,我等自当一视同仁的,把他们当做大汉子民对待。”
“此番本帅与一众首领歃血为盟,自然是相信他们不会降而复叛的,此外本帅后续还将调派我南阳郡学学子,教化一众武陵蛮部族。”
刘表之言,倒是颇为准确的阐述了武陵蛮强者为尊,以及无名师教化的现状。
而朝廷历次征讨武陵蛮叛乱,也确实是秉承着“非我族类、其心必异”的想法,方才大肆杀伐,以削弱武陵蛮部族的实力。
此番刘表非但认可他们大汉子民的身份,还要调派名师教化一众武陵蛮部族,自是让沙虎等一众武陵蛮部族首领,感动得涕泗横流。
与大受感动的武陵蛮部族首领相比,视刘表及宗亲一系为靠山的荆州刺史王叡,想到朝堂的尔虞我诈之事后,却是颇为紧张的说道。
“虽说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但大帅若是私放一众叛军,恐引得朝堂众人攻讦呀!”
刘表倒是未曾想到这一点,然而还不等刘表言语,一众武陵蛮部族首领相视一眼后,却是尽皆跪伏于地。
“侯爷,先是缉拿斩杀一众贪官污吏,并调派商队送来钱粮,现今又视我等为子民,更派遣名师教化我等部族。”
“承蒙侯爷信赖,我等诚心归降,绝不复叛。此外我等部族首领及一众士卒甘愿为质,只需侯爷放我等几名心腹回返部族,安抚一众族人便可。”
“此后只要侯爷厚待我等部族子民,哪怕朝廷诏令斩杀我等,我等亦愿慷慨赴死。”
听得一众武陵蛮部族首领之言,刘表自是大为感动,不过刘表却是挥挥手道。
“无妨,本帅此举利国利民,乃是功在千秋之举,倒是不用担心他人攻讦,稍后本帅自会上书呈报此事。”